如果把上海的商圈以客流排名,徐家汇商圈在全市排第8,商圈的境外客流占比也位列第8位。今年,徐家汇商圈月均消费额近20亿元,全市排第5。
日前举行的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召开“依托赛娱经济,促进徐汇体育消费再升级”双月协商会上,现场嘉宾、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消费促进处处长居新平表示,徐家汇商圈是上海独有的“圈状商业体+放射形路网”结构,商圈内各板块差异化发展,周边徐家汇体育公园与徐家汇商圈联动,中超比赛期间球迷经济火热。
一个徐家汇商圈,也透视出上海徐汇区正以“赛娱经济”为战略支点,通过赛事引流、场景破圈、产业联动,开启体育消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型,其50.3亿元体育消费规模与4528.7元的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已成为全国体育消费版图上的耀眼坐标。
赛事引擎:顶级IP引爆消费流量场
作为体育消费的“黄金引擎”,高水平赛事展现出强大的引流效应。
上海体育场——这座拥有72000个全市最多座席的巨型场馆,依托徐家汇体育公园22万平方米的缓冲空间以及周边商圈“地下地铁-地面路网-空中连廊”的立体交通网络,已成为上海举办重大赛事的首选之地。申花足球俱乐部2023年将主场迁入后,球迷的“高黏性、高转化”特性被充分激活:2025年平均上座率高达3.4万人,重大场次更是一票难求,带动了赛事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热潮。
区政协主席黄冲表示,徐汇在发展赛娱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抢抓发展机遇,将流量与热潮转化为消费增长和发展动力。一方面,流量要“接得稳”。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精雕细琢的力度,持续推动西岸梦中心、徐家汇体育公园等场馆区域的精细化建设和管理,打造成为世界级赛娱项目的首选之地,树立徐汇近悦远来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消费要“留得住”。针对赛娱活动节点效应明显、消费黏性不足等特征,充分发挥文旅“一业兴、百业旺”的优势,持续推出各类文旅产品,扩大赛娱活动的消费链条,做到赛事引流在先,文旅托举在后,更好把“流量”转化为“留量”。此外,群众也要“得幸福”。探寻赛事娱乐和居民生活之间的平衡,将赛娱元素有机引入街区日常。
眼下,徐汇体育消费在赛事领域仍面临挑战:承接市级赛事较多而自主引进主办较少,缺乏如浦东马术、嘉定F1般特色鲜明、辨识度高的区域专属IP。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陶璐娜建议,徐汇应积极引进电竞、虚拟体育等新兴赛事,以创新场景牵引流量消费。致公党徐汇区委则提出“赛事体系顶天立地”策略:一方面追求“国际范儿”,引进顶级足球赛事填补高端空白;另一方面“立地扎根”,复制虹梅街道足球赛成功模式,打造社区联赛与青少年赛事,并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结合,实现“周末踢球-周边消费”的自然闭环。
林毅委员说,唯有将国际赛事的高端影响力与社区足球的亲民活力相结合,才能让足球真正成为撬动徐汇赛娱经济再升级的“金钥匙”。
场景革命:商旅文体融合重塑消费空间
徐汇区商旅文体资源的深度联动,为体育消费场景的无限拓展提供了沃土。
徐汇滨江商圈作为新兴滨水商旅文体高地,2025年月均消费额接近2亿元,排名跃升至全市第14位。西岸依托独特设施与空间氛围,已吸引New Balance Runway大秀、耐克“新动境”派对、lululemon主题活动等时尚体育事件落地,西岸梦中心作为非标商业代表,更以FISE极限赛引入运动新风潮。衡复商圈以安福路为焦点,成为年轻潮流社群的“天然流量池”,SALOMON小白楼「福郡」、三叶草旗舰店限量款、Champion快闪等跨界活动持续点燃街区热度。
为进一步释放场景潜力,居新平建议:强化运动社交属性,深化商圈与徐家汇体育公园联动,在公共与商业空间中厚植体育基因,突破传统功能边界;同时,为八万人体育场引入更高能级赛事,做强商圈专属IP,发展“票根经济”。
陶璐娜委员提出场景再造方向:借鉴外滩“多元宇宙乐园”,在商圈引入混合现实技术开发“虚实联动”体育项目;拓展滨江西岸运动长廊,打通体育与商业边界;培育“产业生态联盟+要素流通平台”协同机制,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跨界创新联合体。
李燕委员则倡导空间融合模式升级:推行“赛事进商圈、景区、街区”,在美罗城、武康路、衡复风貌区嵌入体育活动与赛娱主题Citywalk;设计文创、美食、快闪等多元内容增强吸引力。
机制创新:构建可持续赛娱经济生态
面对“流量爆发却留存不足”的挑战,徐汇亟须通过制度创新打通消费链路,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李燕委员提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建立全区体育消费数字平台,整合赛事购票、场馆预约、商圈优惠等功能,实现“一键预约”锁定消费意向;推出“赛娱消费一卡通”,联动徐家汇体育公园、正大乐城等载体,打通积分兑换与跨场景优惠,将“瞬时流量”转化为“长期客群”。
在组织与政策层面,市政协委员徐萍建议:建立多部门协同的“文体旅商联合工作室”,统筹全区资源打造一体化赛事理念与文娱产品;推动“赛娱经济联盟”实体化运作,纳入徐家汇体育公园、西岸集团等核心主体;设立专项基金,扩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覆盖面。民进徐汇区委则强调规划引领与自我造血:将赛娱经济融入区域“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项规划精准布局赛道;构建“增量反哺”机制,从年度体育消费及相关税收增量中计提资金,反哺赛事引进、人才培养与硬件建设。
致公党徐汇区委补充了服务与金融支持:在政务中心设立体育专属窗口提升审批效率;探索“徐汇体育微创贷”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工具;建立“动态评估+滚动优化”制度,依据数据反馈调整扶持策略。
益晨旭委员更着眼于区域协同与政策突破:牵头制定《长三角文体商融合指数》,联合杭州电竞、苏州马拉松、苏超等IP共建跨区域消费链;推广“赛事联票+高铁套票”模式,开通江浙沪“赛娱主题专列”;试点特殊政策如境外观众离境退税快捷通道、赛事衍生品税收减免等,将徐汇经验升级为长三角体育消费一体化核心引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