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小番茄可以卖到多少钱?在书院镇的辛江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答案是50元,而且还供不应求,这背后有什么“魔力”?特别的品种、独到的种植方式等,成就了其“小番茄界爱马仕”的称号。
在书院镇,像辛江小番茄这样的特色农产品还有很多,其背后是优质农业产业的支撑。通过“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带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驱动、服务链助推”构成的五链融合模式,书院镇正助推着农业产业不断高质量发展。
农业产业党支部凸显引领
上海辛江农业技术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合作社负责人辛立奎一直从事物流行业,但对农业有着浓厚兴趣。2017年时,他在日本吃到一款小番茄,觉得非常好吃,抱着让国内消费者也能吃到健康美味小番茄的目的,便引入了这款小番茄的品种及其独特的种植技术,在书院镇成立了合作社开始从事农业产业。
“我们一开始规模不大,只是尝试一下,没想到产品非常受欢迎,回头客特别多,规模便逐渐扩大了。”辛立奎说,现在,辛江农业的小番茄年产量约3万斤,年销售收入约150万元。今年,在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书院镇的支持下,小番茄种植规模将扩大至现在的三倍左右。去年下半年,辛江农业还在洋溢村建立了130亩的蔬菜基地。
“我们在书院镇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支持。”辛立奎说,首先,书院镇成立了新兴领域农业产业党支部,因此去年自己把党组织关系从老家转到了书院,党支部帮助对接了很多市场资源,使得合作社产品可以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进行品牌推广。
辛立奎所说的农业产业党支部,即书院镇把党组织建在农业一线、把党员投入在产业一线的实践。书院镇农业产业党支部书记徐政昕介绍,通过组建农业产业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铁脚板+网格化+大数据”功夫,将农业产业基本情况排摸上来,将农业惠民利农政策宣传下去。
据了解,目前,书院镇农业产业党支部已涵盖当地 86 家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服务农户1900余户。
在此基础上,书院镇又建立“党建联盟+产业矩阵”协同机制,联动政府部门、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个体农户四方主体,形成“支部委员联村、党员骨干联企、技术党员联户”的“三联”工作法,实现资源整合全覆盖。积极组织田博瓜果合作社、开循果蔬农业合作社和辛江农业合作社等优质农业合作社参加各项宣传活动,集中展示书院本地8424西瓜、阳光玫瑰葡萄、特色番茄和营养鸡蛋等优质农产品,擦亮本土品牌。
创新推动优质发展
在产业发展中,创新链是其中关键。辛江农业的小番茄能卖到50元一斤,创新即是其中重要因素。
辛立奎介绍:“番茄的品种很多,但这么好口感的不多,目前这个品种我们还一直是从日本购买。而且我们的种植采用反渗透膜种植技术,植物的毛细根能够透过纳米级反渗透薄膜上的微孔,有效吸收膜下部营养槽内的养分。有害物质则被薄膜所阻挡,无法侵入植物体内部。通过这一技术,种植全程可以不使用农药和化肥,而且没有虫子。”同时,运用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最终保证了小番茄的品质。
事实上,在书院镇的农业产业发展中,整体都十分注重用创新链驱动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来提质增效。比如,技术升级实施“智慧农业三部曲”:联合上海市农科院、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实现“智慧连接”;推广侧深施肥技术覆盖210亩,建成外灶村1100亩无人农场和1个蔬菜机器换人基地,实现“智慧应用”;开发数字化栽培系统,集成标准化育苗、环境监测、质量追溯等功能,在塘北、外灶、桃园三个村建立共700亩的三个市级水稻丰产示范方,平均亩产量位居全市前列,实现“智慧管理”。
还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前沿科学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携手上海芳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选址新北村建设微藻产业化项目,带动系列先进的微藻养殖技术、光生物反应器技术和生物提取技术等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不仅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也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使农业产业在技术层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多链叠加赋能农业产业
书院镇通过产业链带动提质增效,建好农业发展主阵地;人才链支撑发展活力,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服务链助推农民增收,打通供需对接致富路。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西瓜)示范镇”,书院镇充分挖掘“南汇8424西瓜”的潜力,持之以恒提升“南汇8424 西瓜”品牌价值。并充分发挥土地连片的优势,积极引进区、镇两级投资项目,选址外灶村塑造了“一村一品”花卉新产业。据悉,现在,该花卉项目亩产效益8万多元,雇佣本地长工和日工100余人,人均年收入增加5万元左右,实现项目促进农民增收。
镇里还携手上海航空假期旅游社,系统整合书院农、文、旅各方资源,定制了3条精品文旅线路在“上航旅游”平台上线。据介绍,3条线路已累计接待旅游观光团队250余个,约1.1万余人次。
围绕人才储备培育、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也展开了系列人才活动。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发挥人才作用推动产业发展。
为破解销售难题,则创新构建“平台+项目”运营模式,依托上海市农业展览馆平台资源,拓展线上销路,形成“提篮叫卖”到“云端销售”的转变。联合其他街镇社区设立便民团购点,打通直供通道,形成产销规模效应。
同时,积极与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开展对接合作,引入项目探索合作共赢。以外灶村原有3幢村集体旧厂房改造而来的众创办公基地“科创田园”为例,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引入注册企业近500余家,注册资本200多亿元,产生经济贡献1.3亿余元,为村集体贡献200多万元收入,成为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