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观察者网 张菁娟

印度因购买俄罗斯能源被美国盯上,后者直接将对印总体关税税率推升至50%,引发印度强烈不满。

印度经济学家、新德里观察家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夏尔马(Mihir Sharma)8日在彭博社发文称,在印度人对高关税耿耿于怀之际,他们还发现,美国总统似乎有意针对印度,而不敢欺负中国。

印度曾对特朗普上台满怀期待,以为两国能敲定一项互利共赢的协议,但现实却给了当头一棒,几乎没人预料到,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后,印度沦为唯一一个关税水平比最初威胁的更高的国家,这无疑是一种羞辱。

一位印度官员向路透社抱怨道,美国与越南、印尼、日本和欧盟都达成了更有利的协议,印度却缺乏必要的外交支持。

特朗普8月6日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使总关税水平达到50%。这项额外关税措施将于当地时间8月28日生效,特朗普称,这是为了“惩罚”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他还表示,他并不热衷于与印度进行更多的谈判。

文章写道,或许是缺乏外交支持,印度外交部只能作出温和回应。印度政府仍希望后续的谈判能有所进展,因此仅称这一决定“极其不幸”,“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但同时指出美国每年仍从俄罗斯购买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化肥和铀。

此外,印度外交部的声明还不忘再次抨击欧盟。夏尔马称,虽然欧盟希望与印度扩大自由贸易而非构筑关税壁垒,但这种“政治正确”的操作,在国际关系中似乎成了包括欧洲人自己在内的“共识”。

外交部经济关系秘书达穆·拉维则表示,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毫无逻辑可言,“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异常现象,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暂时性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全世界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特朗普不敢欺负的中国,能保护印度

夏尔马讲话画面 视频截图

文章指出,特朗普以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为由,对其加征25%的关税,但日本已恢复从俄罗斯购买原油,却没招来麻烦。

夏尔马声称,如果特朗普的真正目的是牵制俄罗斯,中国才是更合理的针对目标。但现实是,如今的中国,似乎已大到让特朗普不敢随意欺凌。中国的谈判代表可能会比其他国家获得更多与美国谈判的时间,这是印度无法享有的待遇。

那些原本欢迎美国与中国打贸易战的政策制定者,在看到美国回避与中国对抗、转而打击印度时,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被视为唯一能与特朗普抗衡的国家。

印度先前明确在购买俄罗斯石油问题上的立场,即进口是基于市场因素,整体目标是确保印度能源安全。

文章写道,鉴于俄罗斯石油的折扣幅度不断收窄,印度政府多数人认为,印度会逐渐转向其他能源来源,包括美国供应,而且这一天会很快到来。他们认为不必急于一时,或许可以将其纳入印美更广泛的协议中。但很显然,这种假设是不明智的,是过度自信的体现。

作者认为,若印度在美国的施压下转向其他能源,将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莫迪的反对者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民族主义问题上对他发起攻击,指责他对特朗普态度软弱。

夏尔马还指出,当周围充斥着“国家尊严岌岌可危”的激烈言论时,大多数领导人很难做出理性决策。莫迪政府此前为与俄罗斯的能源贸易发声,将小收益上升到“国家利益”层面。如果现在在压力之下调整政策,印度政府必须想办法体面地转变这一说法。

同样被征收50%高额关税的还有巴西。巴西总统卢拉6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透露,他计划与中国和印度方面通话,讨论金砖国家如何共同应对特朗普加征的关税。“

8月7日,卢拉和印度总理莫迪进行了一次通话。卢拉和莫迪办公室证实,两国领导人就一系列广泛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包括美国对两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卢拉还确认将于2026年初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

值得一提的是,在印美紧张关系加剧之际,印度总理莫迪的高级幕僚仍将在未来几天按原定计划前往俄罗斯进行访问。一名印度官员透露,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将于本周访问俄罗斯,外交部长苏杰生则将在本月稍晚前往。两人的访问都属于例行年度磋商的一部分。

此外,印度总理莫迪预计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莫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

夏尔马认为,印度政府的这一安排并不令人意外,“特朗普不敢欺凌的国家,或许也是唯一能为印度提供保护、使其免受特朗普打压的国家”。

相关新闻

印度想用实力跟美国说话,但发现不够

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关税,叠加7月30日宣布的25%基础税率,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飙升至50%。白宫宣称此举旨在惩罚印度“进口俄油”的行为,并称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印度外交部则强硬驳斥,指责美方举措“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接受”,誓言采取“一切必要行动”捍卫利益。

与此同时,多家印媒披露,印度总理莫迪计划于8月31日至9月1日访问中国天津,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如果成行,这将是莫迪2018年以来首次访华。

如何看待美印关税冲突的深层动因?印度能否在美俄夹缝中平衡能源需求?如何看待印度在上合组织中的作用?中印关系回暖背景下,双方合作又将迎来哪些变量?围绕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深入解析。

【对话/观察者网 李泠】

观察者网:美国、印度的贸易谈判已经过五轮,中间一度有消息称“在某一时刻,双方非常接近签署协议”,为何现在谈判疑似破裂?双方的主要分歧点有哪些?

刘宗义:此前印度方面也释放出美印关税谈判接近达成的信号,但我觉得这可能只是印方的一厢情愿。

从今年1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莫迪就急着去拜见。一开始莫迪想出席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但未获邀请。2月拜见时,其实当时特朗普提出的条件就已经十分明确:

其一,在安全战略上,印度要像日本那样主动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分担义务,自掏腰包、出人出力遏制中国; 其二,必须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特朗普直言印度是“关税大王”,觉得印度对美贸易逆差不可接受; 其三,要求印度市场全部向美国开放,而美国却要对印度设置关税; 其四,印度必须高价向美国购买武器装备和油气能源; 最后,印度必须帮助特朗普解决印度裔移民问题。印度在美非法移民众多,且在美欧加澳等国家、地区数量不断增加,西方尤其是特朗普对此无法容忍。莫迪访美前,美国政府就用大型运输机将戴着手铐的印度人从美国运回。

当时特朗普提出这些条件,莫迪做出了配合姿态,在关税上对美国一些商品做出让步,还承诺高价大量购买美国武器装备和能源。

特朗普不敢欺负的中国,能保护印度

2025年2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接待了印度总理莫迪

莫迪政府在过去几轮谈判中,追求的是相较于越南、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美国的关税优惠至少低5-10个百分点,以便继续推行其第二任期形成的对外大战略,即利用美国印太战略拉美遏华的同时,推动全球产业链向印度转移,推动印度制造发展,实现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因此,当时莫迪政府对特朗普抱有一丝希望,幻想能通过让步换取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对印度的网开一面或者特殊优待。

但特朗普不吃这一套,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经济如今面对巨额债务,造血能力不足,必须靠“吸血”维持,一开始想吸中国的血却办不到,便只能吸盟友和伙伴的血,不仅包括印度、日韩、欧洲,还有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柬埔寨、越南、印尼等相对贫穷落后的中小型国家。

印度想先达成小型自由贸易协议,但特朗普不答应。印度人的谈判风格是胡搅蛮缠、不赚便宜不罢休,然而特朗普也是如此,双方是“针尖对麦芒”。

第二个原因是,4月份中美在日内瓦达成协议,让印度产生了“中国行,印度也行”的错觉,其商工部长戈雅尔声称要用实力跟美国谈判,因此他们在之后的美印谈判中态度也强硬了起来。

再一个原因是5月份的印巴空战,让特朗普和莫迪对彼此都心生不满。

在5月份的印巴空战中,印度第一轮被敲掉5架飞机,第二轮用无人机也占不了便宜,第三轮用地对地导弹效果有限,还被巴基斯坦发起的“铜墙铁壁”反击行动摧毁S-400防空系统。后来印度肯定求过美国介入调停。鲁比奥曾表示自己整整一夜没睡,一直在打电话;虽然特朗普在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不确定,但肯定有。

这轮冲突结束后,特朗普抢在莫迪发表正式声明之前,先宣称经过他的努力,以贸易关税作为要挟手段,促使印巴两国停火。这让莫迪颜面尽失,因为他不敢承认失败,也不承认曾求助于其他国家调解,至今在公开场合也不承认特朗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调停作用,而是吹嘘印式武器效果良好,打得巴基斯坦主动打电话求和,印度还派出代表团在全世界宣讲自己大获全胜。印度的这些表现让特朗普特别不满和鄙视,所以也在公开场合说印度“当时确实有5架战机被打下来了”。

这轮印巴空战也让特朗普发现印度军事不堪一击,对印度感到失望,开始怀疑印度还能否在印太战略中起到遏制中国的效果——其实不光是特朗普,欧美战略界不少人士也都对此产生怀疑。

此外,特朗普是慕强者,非常欣赏巴基斯坦穆尼尔元帅在这轮印巴冲突中的表现,甚至邀请其到白宫赴宴,这对巴基斯坦领导人来说可谓是极为罕见的“殊荣”。特朗普现在还把印度和巴基斯坦重新挂钩,在其战略框架中称这一板块是“印度-巴基斯坦”——莫迪和苏杰生过去10多年的外交努力就是要去掉这个连字符,印度认为自己是全球大国,巴基斯坦只是小角色,不能同等对待,结果这轮印巴空战又把这个连字符打回来了。甚至特朗普提出9月份要先访问巴基斯坦再访问印度。这些对莫迪来说都是打脸行为。

受上述因素影响,到现在美印谈判实际上基本破裂,特朗普还“极限施压”,将对印关税翻倍到50%。

观察者网: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是否可能迫使莫迪政府再一次让步?

刘宗义:在农业问题上,我认为莫迪政府很难让步。因为农业问题涉及印度国内政治稳定。

印度是农业大国,50%以上人口在农业领域。而印度农业产业与美国相比没有竞争优势,美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印度还是小农经济、自然经济,靠天吃饭,无法与美国竞争。此外,印度国内尤其是旁遮普一带的农民十分剽悍,一不满意就向新德里进军,莫迪害怕失去这个票仓,不敢惹他们,所以过往不少农业改革难以推进。同时,国民志愿服务团(RSS)内部也在施压,曾好几次放话要求莫迪在75周岁退休。因此,莫迪在这一问题上压力巨大,为了稳固其国内统治,我认为他很难就此让步。

特朗普不敢欺负的中国,能保护印度

2020年,印度农民进军新德里反对新法,遭警方镇压 图源:路透社

在石油问题上,莫迪政府也不愿完全妥协。

过去几十年,印度经济受两个因素影响最大:一是季风,若季风降雨不正常,农业欠收,印度国内必然通货膨胀;二是能源石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国内物价飞涨,经济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印度至今未摆脱这一局面。

而且,印度作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石油进口国,过去几年在石油贸易上大赚特赚。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相较于2021年(即俄乌冲突发生前)增长了1000%,目前俄石油大概占印度石油进口量的40%。并且,印俄之间的石油贸易主要以印度卢比结算,这让俄罗斯手中积攒了大量无法花出去的印度卢比,但为印度节省了大量外汇。印度将这些石油或进行加工,或直接倒卖到欧洲,据说一年能赚两三百亿美元,弥补了自己的贸易逆差。也就是说,买卖俄石油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印度自然不想放弃。

过去几年印度人一直吹嘘本国经济良好,实际上,印度在2021年、2022年经济增长率较高,是因为疫情反弹,再加上与俄罗斯开展廉价的石油贸易,以及莫迪政府采取赤字财政的方式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才使得这几年的经济数据比较亮眼。

观察者网:对于特朗普对印度进口俄石油的指责,印度外交部驳斥称,印度之所以扩大俄油进口,是因为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积极鼓励印度进口,以加强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稳定。您如何看待这一驳斥?是真是假?

刘宗义:我觉得印度这番说法纯属自说自话。

据我观察,印度大量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时,拜登政府曾多次与印度进行交涉,然而印度并未听从。不仅如此,印度甚至还购买了俄罗斯的S - 400防空导弹系统。在这两件事上,拜登政府极为恼火,多次提出交涉,可每次印度都义正词严地予以驳回。苏杰生还经常在国际场合指责美国和欧洲实行双重标准。

当时,拜登政府出于拉拢印度以制衡中国的战略需求,没有对印度采取强硬措施。如今印度声称是美国鼓励其进口相关物资,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特朗普不敢欺负的中国,能保护印度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石油码头

观察者网:对于50%的最新税率,印度外交部回应称“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接受。印度将采取一切必要行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印度可能采取什么“必要行动”?

刘宗义:印度的商工部长戈亚尔不断声称,印度要用实力跟美国说话。但从目前的可能性来看,除了向世贸组织(WTO)提出起诉,以及在外交上“求助”于中俄、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试图做一些平衡姿态,让美国重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之外,印度可打的“牌”也不多。

观察者网:关税变化导致印度对美出口受影响,于是莫迪近日呼吁印度民众尽量购买本土产品。此外,有参与谈判的印度官员在7月中旬表示,印度“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美国不能忽视14亿人口的市场”。

“14亿人口的市场”,这也是印度吸引众多跨国公司前往设厂的关键原因之一,但也有声音对这一市场的消费能力有所质疑。据您了解,印度本土的消费能力到底如何?它是否有可能也构建“经济内循环”?

刘宗义:若按照印度种姓制度来划分,婆罗门、刹帝利,再加上吠舍中的富裕阶层,大概占印度总人口的15%-20%。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国内所谓的“中产阶级”和我们中国的中产阶级概念完全不同,而且印度对其国内的“中产阶级”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

印度前1%的800万人年收入达到了2万美元,这个收入水平差不多和香港类似,随后的9%类似中欧,相当于全球范围内中等收入水准。在市场人员和一部分咨询师眼中,印度的中产阶级几乎不存在。除了肥皂、火柴和电话信贷这样全民皆需的产业以外,任何比这高档一些的公司都只能面向极小一部分的人群制定市场。

特朗普不敢欺负的中国,能保护印度

印度街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